一本著作在编校的过程中,审校版面与审校正文同样重要。拥有美观、实用、准确的图书版面格式,可以为著作增色不少。相反,不规范的图书版面格式,会为著作大打折扣,严重的还会给人留下逻辑混乱、难以卒读的印象。
图书的版面格式指图书的封面、书名页、目录、书眉、标题、注释、插图、表格、索引及正文的格式,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讲讲出版著作须知(一):图书版面格式之标题规范。
标题是反映图书内容的纲,而且是成体系的,标题的格式应以不同的字体、字号、占行、位置等来体现其隶属关系。较长标题转行时不要割裂词语,更不能因转行而产生歧义或相反义。用数字表示标题的顺序时,不同级别的标题应注意使用不同的数字符号。
一般来说,一级标题用“一、二、三、……”,二级标题用“(一)(二)(三)……”,三级标题用“1.2.3. ……”,四级标题“(1)(2)(3)……”,五级标题用“①②③……”。
以上五级标题的要求看似简单,但在编辑审稿时,却是非常常见的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。尤其在写专业理论著作的时候,比如有人将“一、二、三、……”写成“一. 二. 三.……”;或将“1.2.3. ……”写成“1、2、3、……”更有甚者,除了使用一级标题符号外,其他地方一概没有序号,使编辑搞不清内容隶属关系,头疼不已,造成了大量的审校时间成本。
另外,要避免标题沉底(位于页面的最后一行),出现“背题”,导致题目下无正文。
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,讲究“内外兼修”。同理,在出版著作时,图书的版面格式与正文内容就相当于人的外表和内涵,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。今天,我们就来讲讲图书封面格式的规范,希望对于准备出版个人著作,想要了解图书出版相关知识的作者有所帮助。
封面也称书衣、封皮、封一。广义的封面包括封一(即狭义的封面)、书脊、封四和勒口。
封一上应刊登书名、作者、出版社和图形、色彩。
封四上应刊登条形码、定价、国际标准书号,还可同时刊登责任编辑、封面设计者、版式设计者、美术编辑名等项内容。
书脊(指厚度大于或等于5mm的图书书脊)上应刊登主书名和出版者名(或图案标志),一般书名在上,出版者名居下,如果版面允许,还可加上著(编、译)者名和副书名。书脊的编排格式有横排、纵排、边缘纵排(在封四上沿书脊边缘纵排)三种图书书名页的规范。
勒口也称飘口、折口。勒口是连接内封的必要部分,勒口的尺寸一般不小于5厘米,宽的可至书面宽度的2/3位置。一般用来编排作者或者译者简介、同类书目或本书有关的图片以及封面说明文字,当然也有空白勒口。